在电力传输系统中,母线槽扮演着重要角色,但它也有着不容忽视的特性与维护需求。母线槽耐潮湿、耐腐蚀性差,这就使得其敷设环境必须严格把控,安装要求也相对较高,进而导致其维护保养工作量颇为繁重。
在母线槽的运输以及储存环节,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,绝缘层常常会受潮变质,铜排也容易出现氧化、腐蚀的情况,特别是连接头处的铜排,因其接触面积较大且暴露程度相对较高,更易遭受氧化和腐蚀,这一系列问题都会造成母线槽电气性能的下降。所以,在母线槽安装前,对其进行全面的维护保养是必不可少的步骤,这能够有效清除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影响,为后续的正常运行奠定基础。
当母线槽投入运行后,其会经历时热时冷的过程。在发热阶段,绝缘层会排出内部的潮气,而在冷却阶段,又会重新吸收外界的潮气,如此反复,绝缘质量便会逐渐下降。同时,接头部位在热胀冷缩的作用下,会出现松动以及氧化现象,这会使得接触电阻增大,进而引发接头发热问题。这些实际情况无一不在警示我们,母线槽必须要经常进行维护保养,才能确保其稳定可靠的运行状态。
对于长期使用的母线槽而言,至少每年都要进行一次全面的维修检查。在维修工作开展前,务必先用万用表对母线槽的导电排进行测量,只有确认母线槽未带电,才能安全地进行后续操作。维修过程中,主要检查内容包括:仔细查看所有紧固件以及导电部分的接触是否存在松动现象,这关系到电流传输的稳定性;认真检查绝缘材料有无老化变质的迹象,以及导电部分是否有熔化变质的情况,这直接影响到母线槽的绝缘性能和导电性能;还要留意有无异物进入母线槽内部以及有无渗水现象,异物和积水都可能引发短路等安全隐患。
此外,母线槽在日常使用中,触头部位或接头部位往往容易发热,这除了可能是由于运行过程中的正常损耗外,还有可能是在最初选择母线的载流量时考虑不够充分所导致的。因此,在具体的工程设计阶段,选择母线槽容量时,要通过精准的计算,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实际用电负荷,并将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纳入其中,同时还要留有余量,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用电高峰等情况。一旦在维护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,必须及时进行处理,坚决不能留下任何安全隐患。例如,如果发现有绝缘击穿现象,应果断分段拆除母线槽,或者采用耐压测试仪分段检查,通过这种方式精准找出故障点,然后更换新的母线槽,或者对损坏部位进行重新包扎,从而恢复母线槽的正常运行状态,保障电力传输的安全与稳定。